您现在的位置: 委员风采 今天是
 
为百姓撑起一片绿荫记---政协鄂尔多斯市委员会副主席,鄂尔多斯市防治荒漠化暨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会长 王果香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1-01-12

   位于库布齐沙漠北端的达拉特旗树林召乡,有一位不顾在肆虐的黄沙面前屈服的巾帼英雄,她就是政协鄂尔多斯市委员会副主席、鄂尔多斯市防治沙漠化暨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会长王果香。她的祖辈和父辈饱偿过沙进人退、背井离乡的苦难。祖祖辈辈的期待使王果香决心让家乡绿起来。年过半百的王果香具有一种鄂尔多斯高原妇女特有的爽朗、泼辣的性格。谁能想到,正是这位普通的中国女性竟走上了日内瓦的国际讲坛,代表中国宣读达拉特旗人民治理沙漠、改变家乡面貌的实践经验,引得不同眉色的各国代表的刮目相看。

  王果香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在治沙造林、农牧业综合开发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由传统的围堵治理向开发利用转变,由单纯造林治沙向林果粮药草畜复合经营的高效林业模式转变,使全乡80%的沙地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

  在1950年至1962年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负责实施了“干旱区研究计划”,目的是为干旱地区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服务。1974年,该计划被纳入“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也就是这一年,果香从达拉特旗一中毕业了。

  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上大学”是她的梦。可是,在当时要想继续深造,只有“推荐”这一“独木桥”—虽然她的学习成绩、操行评语都是无可挑剔的,但因为种种难以言说的原因,她失望地回家务农了……

  转眼到了第二年,经过严格的考试筛选,果香被招收为乡妇女干事。

  与生俱来的不服输的个性使她象一只陀螺一样旋转着、忙碌着,妇女干事、团干、计划生育、土地、林业助理员,哪里需要她,她总是愉快地迎上去……

  在脚踏实地的农村工作中,她走过了风雨,走向了成熟。当乡妇联主任后,她想尽办法鼓励沙窝子里的穷姐妹少生优生,治沙种树,走致富的道路。那时的树林召人对种树治沙的认识还不高,尽管常年受风沙侵袭,饱受其苦,他们好像对恶劣的环境认命了。当时她就主动配合乡林业工作站,组织沙窝子里的穷姐妹参加全国妇联、林业部组织的“三八”绿化活动。但是个别村民把无偿送去的树苗喂了羊,有的还怕树吸地影响庄稼生长,林工站给种上,他们偷偷拔掉。对每亩投入上百元推平一座沙丘,再打井上电,就更是想都不去想了。她只好挨家挨户,挨村挨社地动员,全乡17个村,123个社她不知跑了多少遍。就是这样的干劲,动员全体村民参与治沙造林,号召广大农村妇女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植树造林、治沙灭荒工作中去,使树林召乡的面貌发生巨变。

  1987年,王果香在乡里的选举中,以全票当选为专管林业的副乡长。

  任职后,她深感肩上这副担子的沉重。

  她带领女同志占多数的树林召乡林工站一批年轻的技术人员,走村串社,调查摸底,并请上级林业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沙区各村社搞研究规划,制定了本乡沙漠治理工作的近期和远景目标。

  在调查、勘测过程中,她们发现沙地并非那么荒凉死寂,其实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只要能上电打井,植树造林,推倒沙丘就可以改造成良田,有效控制风沙将不再是一个飘渺的梦。

  计划有了,启动的资金还没有着落。她只能硬着头皮去跑、去要,经过千言万语的游说,千辛万苦的奔波,千方百计的筹措,树林召乡的治沙工作被纳入了达拉特旗“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建设之中,求得了国家专项资金援助。

  1989年春,5000亩平缓沙地按照统一规划、分户建设、分户经营的推沙造田尝试首先在三顷地拉开战幕。

  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完成了打井、上电、平地、修路等一系列基础性建设任务,同时在新开发的土地上营造了乔灌草结合、窄林带、小网格式的防护林,林带网格内全部种植了优质牧草。

  有了牧草就能蓄水,就能缓解旱情。俗话说:“寸草遮丈风”。

  第二年,在乡政府支持下,她一鼓作气在全乡沙区推广三顷地的造田防沙经验。

  在总结过去的前挡后拉、前挡后不拉、先挡后拉、后拉不前挡和乔灌草齐拉等植树种草经验的过程中,她又有了新的创举:在治沙造田的基础上发展家庭小果园、小药材种植园。

  地处库布齐沙漠的张铁营村,昔日黄沙漫漫,几乎年年都有重种现象。杜花眼、赵金马两口子承包时分到几十亩沙地,正在他们看地发愁的时候,果香抱着树苗来了,耐心指导他们栽下了全村富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棵树。三年后,果树花开了,挂果了,秋天两口子净收入四五百元;其后千元、上万元,周围村民的态度也跟着大变,主动找果香要求种树治沙。

  绿树荫浓花果香,张铁营村变成了全国绿化“千佳村”。

  1992年春,上级林业部门决定在库布齐沙漠边缘搞飞播。在当时来讲,这是一项技术性颇强的新工作,难度相当大。王果香和林工站的姐妹们为了节省资金,就边翻资料现学现用,边主动请缨。最后,这个任务的地面设计与导航工作全由林工站独自完成。

  风餐露宿。

  饥渴劳累。

  咬着牙,沙梁上的地面设计工作宣告结束。

  难熬的是那段披星戴月的导航日子。

  凌晨3点,寒气尚未散退,地面一片漆黑。为了给飞播工作做好导航服务,她们要在地上点蜡拢火。每堆火相隔一二百米,每人负责一堆。果香她们就相互呼唤着名字壮胆:

  花女子……

  在娥子……

  桂梅子……

  辛勤的汗水凝结成奋斗者闪光的荣誉。

  由树林召乡林工站负责的首次飞播一次性成功,并获全国一等奖。之后,她们又承担了几次飞播导航任务,节约资金数万元。

  1991年至1995年,使我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简称为“八五时期”。“八五时期”,是中国经济起飞的5年。树林召乡的治沙工作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累计完成营造防风固沙林46100亩,完成飞播造林35000亩,营造妇女工程林25500亩,控制流沙面积10万亩,建设家庭小果园、小药材园1200亩,年林业总收入达到310万元;全乡共建成8处面积达1万亩的治沙造田示范地,这些示范地已基本成为沙区的高产农田。

  19959月,联合国“公约”秘书长迪亚罗和项目官员卡尔博·马顿一行,在中国有关方面的人士陪同下,来到达拉特旗树林召乡视察。作为分管林业的副乡长,果香热情地接待了这批世界级官员。

  林网化良田。

  庄园式经济。

  生物圈建设。

  林果粮药草畜复合经营模式……

  漫步在满村果香满村树的中国北方一隅,介绍情况的人喜形于色,听得人兴奋不已。他们对树林召人民在防治沙漠化工作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这里农村妇女、儿童长期坚持治沙;改变贫困面貌的精神赞叹不绝。当迪亚罗秘书长了解到眼前这位朴实爽朗的中年妇女就是这景观的实施带头人时,他伸出大拇指连连说:“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中国的妇女了不起!你们的推沙造田经验,防治荒漠化经验值得向全世界推广!

  “王女土,我们还会再见的。”临别时分,迪亚罗先生握着果香的手允诺。

  果然,一个月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电视部主任达比先生及其助手在迪亚罗先生的带领下,远涉树林召拍摄专题片。果香和这片满目葱笼的土地长时间地出现在画面上,这部专题片于1996617日“第二个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期间,在143个公约签署国播出。通过宣传,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一些国家、区域性组织、机构主动与中国执委会秘书处联系,表示愿意与我国建立合作关系……

  果香也成了世界名人。

  1996117日,一纸传真飞到树林召乡—原来25日一16日,联合国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第八次政府间谈判会议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会议邀请了25个国家的非政府组织代表参加,果香作为中国唯一一名非政府组织代表出席该会。同时果香还被告知,她是仅安排发言的4位非组织代表之一。

  “果香要去联合国了!

  消息象长了翅膀似地传遍了整个达拉滩。

  时值年根儿,林工站的姐妹都来了,有的送钱、有的送衣服。张铁营子村的杜花眼干脆替她置办开了年货。他们都觉得果香平时对自己的照应太多了,这次怎么也要表表心意。别看是喜事,姐妹们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内瓦那么远,可别走丢了。”

  是啊,果香实在是太忙了,与她家一河之隔的包头市她只去过两次,首府呼和浩特都没去过,何况出国远行?

  “万国宫”是联合国驻日内瓦机构召开重要会议的场所,典雅别致,富丽堂皇。在写有“CHINA”标牌的位置的发言席上,果香作了题为《基层妇女在执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的作用》的报告。

  她说:“我的家乡地处沙漠,长期靠天吃饭,村民生活贫困,前些年许多村民迁徙他乡,剩下的男人到外面打工,村里多是妇女和儿童。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号召妇女们联合起来,团结自救,没有别的路可走。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在沙地上栽种防风固沙林,开发水浇地;发展果园,改造沙漠,改变了家乡面貌,环境状况有了很大改观,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12%提高到现在的21%,耕地由5万亩增加到近13万亩,粮食单产由原来的20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人均纯收入猛增到了1800元。村民们盖起了新房,过去迁走的现在又迁回来了……” 

  她的大会发言令不同肤色的官员代表震惊,他们非常感兴趣树林召农民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治沙经验。大会秘书处认为“树林召的做法对世界防治荒漠化工作具有新的认识作用。”《新华社每日电讯》215日刊登了记者陈维斌发自日内瓦的消息,称“内蒙古达拉特旗治沙协会负责人王果香介绍了她的家乡带领群众同荒漠化斗争的业绩,受到与会代表一致赞扬”。

  日内瓦回来后,果香将2万美金的奖金全部买成树苗,无偿提供给全乡社员栽种。树林召乡再度掀起空前的植树热潮。

  1996年,是达拉特旗树林召乡作为全国、全区、全市的高效林业及沙漠综合治理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实施的第一年。为鼓励和扶持社员群众自发参与植树造林,开发治理荒沙、宜林荒地,以果香为主的乡造林指挥部制定了“谁开发、谁栽植、谁管护、谁拥有、谁受益”的优惠政策,并发给土地使用证和林权证,解除群众开发利用荒沙荒滩的后顾之忧;同时辅以大量的资金投人和技术指导。

  为保证工程进度,抢抓造林季节,果香的身影又活跃在植树造林的第一线。从树行的推平、打点放线,树苗的分级浸泡、发运、挖坑、栽植、浇水……果香既是“工人”又是技术监督。

  草原村荒沙面积大,人工造林治理困难,当地群众受风沙危害严重。果香就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飞播造林任务,配合盟林沙所、旗林业局落实地块,做好作业规划设计、草籽调运和下播作业等项工作,圆满完成了飞播造林任务。

  庄园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农村牧区生产经营模式,它是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在人均国土面积较为丰富的地区,以家庭为单位,吸收生物经济圈建设的成功经验,以一个家庭按现有生产水平和经营能力所能承受的最大土地面积为承包土地限额,鼓励农牧民承包荒沙荒滩,以林、果、粮、药、草、畜复合经营为形式,以最优化的农、牧、林结构发挥最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充分发挥人力、地力、潜力增收节支的目的。在果香的支持下,树林召乡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以张铁营村为代表的“张铁营模式”和以五股地村为代表的“五股地模式”。

  1996年,比利时根特大学科特姆教授来到了树林召乡,带来了他自己发明的TC土壤改良剂,其后,又送来了乔木树种和草本种子。经过当地试验,获得成效,这些其它国家和国际组织,给树林召乡、给王果香带来了科技支持,引进了先进的治沙技术、优良品种甚至先进的管理模式、技术培训,为防治荒漠化作出共同的贡献。

  1996年是树林召乡林业工作卓有成效的一年,也是树林召乡林业突飞猛进的一年。

  对王果香来说,1996年是呕心沥血的一年,也是大获全胜的一年。

  联合国之行,使她开阔了视野,觉得过去认为只要在沙漠上有了绿色就行了,现在看来,仅停留在粗放经营阶段是不行的,需要高科技投入和产出,按高标准,出精品工程。

  1996年,树林召乡被确定为自治区的林业治沙重点示范乡,并实施高效林业及沙漠综合开发治理利用示范工程,最终实现全乡农田林网化、土地园林化的高产、优质高效林业产业体系。王果香又一次全身心投入到树林召乡的综合开发上,跑上跑下,寻求支持,果香四处奔波,向地方有关部门跑贷款、筹措资金、要政策、要技术、要任务,请他们帮着搞总体规划、搞设计;还把起步早、见效快的户子树为典型,广泛宣传,号召大家学习。树林召乡的林、果、粮、药、草、畜复合经营模式启动了,在全乡范围内,王果香采取以点带面、先搞试点、逐步推广的办法,把统一规划和分户经营结合起来,用政策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1996年到2000年,树林召乡在王果香的带领下,每年以“两个一万亩”(即造林1万亩,治沙造田1万亩)的建设速度发展。节水管道、喷灌、滴灌、TC土壤改良剂等新技术全面推广;沙地衬膜水稻、日本理想大根、美国脱毒马铃薯、人工麻黄等特种经济作物引种成功;鸵鸟、梅花鹿、环颈雏等,这些以前仅能在电视里看到的珍稀动物,也开始在树林召乡落户,荒沙荒滩逐步变成了致富田、小康园,成为创建全国林业战线上的高效样板工程,开始初步走上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良性循环、有机结合的轨道。

  20多年间,王果香由分管林业的副乡长升任达拉特旗副旗长,继而升任365体育滚球直播投注网副主席、鄂尔多斯市防治荒漠化暨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会长,这些职务的升迁体现了地方党政和人民群众对她忠诚于环境事业并作出重大贡献的肯定。此间,王果香荣获了第二届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绿色奖章获得者、“全国十佳公务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林业劳动模范”、“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全国环保百佳奖获得者”。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双学双比女状元”、“三八”红旗手和“妇女环保十二佳”奖等诸多荣誉。这一切的变化都没有改变她对治沙事业的执着,治沙造林已经成为她生活、工作的主题,这也是她生命的永恒。

  王果香深知,漫漫黄沙依然以挑刺的目光望着她。治沙造林,绿化家园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仅靠一代人去完成,今后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她和她的鄂尔多斯市防治荒漠化暨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使更多的人和组织加入到防沙治沙事业和发展沙区绿色产业的行列中来。她对自己最满意的,是前面总有目标,总能不停地奋斗。

附件下载:
主办:政协鄂尔多斯市委员会 承办:政协鄂尔多斯市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信息网-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公司
电话:0477-8589853 传真:0477-8588789 E-Mail:OrdosWeb@126.com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辩率 真彩32位浏览 
蒙ICP备05002803号